湖北日報訊 圖為:惡意軟件“掘金”智能手機(CFP)
  互聯網正大跨步進入移動時代。截至2012年底,我國手機移動網民已經達到4.2億,占網民總數的約75%。這塊大蛋糕也吸引了無數“掠食者”。預裝軟件、病毒打包、垃圾短信已成為移動互聯市場三大頑疾,依靠背後的黑色產業鏈條,一部手機從出廠開始,各個利益群體先後登場,層層侵害蠶食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權益。
  亂象一:預裝軟件泛濫 各方爭逐“第一口奶”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預裝軟件泛濫成災。預裝軟件耗電、耗內存、耗流量,還容易泄露個人隱私,暗扣吸費,又很難卸載,ROOT刷機後無法享受保修,被形象地稱為手機“牛皮癬”。
  艾媒咨詢24日發佈的《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預裝軟件用戶調查報告》顯示,近八成用戶新買智能機含15個以上第三方預裝軟件,66.8%的用戶很少使用第三方強制預裝軟件,強制預裝情況最普遍的手機品牌為三星、華為、中興、聯想以及HTC。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近日表示,預裝軟件本身沒有錯,安全有效的預裝軟件可讓手機增加手機賣點。但預裝軟件無法卸載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及公平交易權,其帶來的耗電、耗流量和耗話費等問題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
  據瞭解,我國安卓手機系統應用軟件已接近30萬,為了推廣應用軟件,很多人瞄準了這個廣闊的平臺。手機廠商或因與軟件開發商有合作關係,或為增加手機賣點,或純粹為了從中獲利,在手機上內置相關軟件;運營商為了增加自己的用戶量,開拓增值業務,在定製機型中要求廠家植入自己的品牌軟件;代理商、渠道商則在手機出廠後、進入市場前為了牟利人為“刷機”,預裝進各種手機軟件。
  被譽為手機“第一口奶”的預裝軟件,其背後還是利益在作怪。多位業內人士稱,通常單台手機每預裝一個軟件可以向軟件商收費八毛錢到五塊錢不等,還存在靠預裝軟件在後臺偷跑流量或扣費等變相盈利的情況。
  金山網絡移動安全產品總監楊蔭蒙介紹,預裝軟件擁有軟件市場所不具備的一些獨特的優勢。“預裝軟件無法刪除,用戶常常先入為主,且有的預裝軟件會推薦一些其他的軟件,對用戶選擇軟件產生一定的影響。”
  亂象二:垃圾短信滿天飛 運營商也參一腳
  垃圾短信是多年來困擾手機用戶的一大頑疾。據騰訊安全研究院數據統計,2013年前三個季度被舉報的垃圾短信總數達1.87億條。專業人員介紹,實際到達用戶手機的垃圾短信更多,保守估計僅詐騙短信就超過2億條。
  業內人士介紹,常見垃圾短信通常由短信群發器、移動運營商集團客戶發出。發信人顯示為手機號碼的垃圾短信,大多數來自短信群發器;而短信代碼以“106”數字開頭的,常常來自三大運營商推行的集團客戶短信群發業務。
  垃圾短信成本低廉,三大運營商對集團短信業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廣告商與不法分子趁機鑽空子,導致垃圾短信泛濫。
  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高級研究員陸兆華說,詐騙短信逐漸升級,越來越逼真,令人防不勝防。近期騰訊安全客戶端檢測到一種通過偽基站群發短信的新形式。通過車載偽基站,不法分子可以隨意設置短信發送人號碼,冒用銀行等公共服務號碼向附近手機用戶發信息,引誘用戶至釣魚網站,以實施獲取銀行賬號和密碼等詐騙行為。這樣的短信持續跟進當下的火爆節目和熱點,迷惑性大,加上更先進的技術偽裝處理,可以假亂真。
  亂象三:團隊非法牟利 病毒打包形成產業鏈
  移動互聯網病毒也在過去幾年呈幾何倍數增長。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數據顯示,2011年騰訊共截獲2.5萬病毒包,2013年已截獲近57.1萬多病毒包。
  陸兆華表示,病毒包直接威脅用戶財產和隱私安全。而其爆炸式出現,主要與以二次打包為主要手段的應用病毒產業鏈快速形成有關。
  一款新APP一進入應用市場,就會立即被“二次打包黨”盯上。“二次打包黨”只需對軟件進行破解、反編譯,加入病毒或吸費指令重新打包,最後將打包後的病毒APP放進市場。用戶一旦下載使用了這些帶毒的軟件,輕則頻受廣告侵擾、損失流量,重則賬號密碼丟失、隱私被泄。
  此外,大量假冒各類電商APP盜取銀行卡密碼等信息的假應用已經出現,一些知名購物網站甚至各類銀行類APP都成為被二次打包植入病毒的熱門對象。加上鍵盤黑手、USB竊賊等第三方病毒,手機支付面臨不小的威脅。
  “一個十個人的團隊可以在一個月內通過‘打包’應用掙得純利潤150萬元。”國內較早從事APP加密產業的梆梆安全副總裁趙宇說,“暴利驅使下,灰色產業鏈迅速形成。”“二次打包已形成了從病毒開發、傳播、運營到最後利益整合分配的黑色產業鏈,並且已經完成從手工作坊式的個人生產到集團化製造傳播盈利一條龍的轉變。”楊蔭蒙說,“如果任由其發展,必將嚴重威脅到移動互聯網的安全。”(據新華社27日電)
  (原標題:圖文:智能手機用戶成待宰羔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16drzf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